混血文科 31
菜鳥軟體工程師冒險之旅:使命
--
全文共 3257 字,閱讀大約需要 10 分鐘。
傍晚,我總要去站在橋頭,俯著看橋下面陰暗的河流,
怎樣流著淌著、聲聲喧響,
嚮往遠方 — 何處,是否想回家鄉?
―― Hermann Hesse〈傍晚的橋上〉
# 溝通能力 Level Up!
兩個月後,早晨線上會議。
會議室裡,我一邊操作使用方式,一邊向客戶講解使用流程。
「EC 後台的商品 List 可以做篩選,點『詳細』,會有商品 detail……。」
「等一下,yahan,商品 List 怎麼做篩選?」
「篩選的話,在『搜尋欄』輸入名稱、價位或關鍵字,非完整字串也搜得到。」
我放慢速度,輸入某個商品名稱的片段,按下 Enter 帶回預期的結果。
客戶感覺很滿意,我繼續 DEMO,快結束時約好下次開會的時間。
「下次開會是六週後,主要是訂單功能的開發。」
「okok,感謝。yahan,那就再麻煩妳了。」
「不會~我們保持聯絡。」
「好的,yahan 謝謝,掰掰囉。」
「掰掰!」對著鏡頭揮手,等客戶離線,我關掉會議連結。
收拾東西,出會議室準備回部門的路上,我瞥見不遠處 K、E 和與 Mentor 同期的 Senior RD M ,表情一臉凝重,好像在討論什麼嚴肅的事情。
他們帶著外出包,M 似乎還帶了筆電,三人迅速往公司大門的方向離去。
# PM 身份再次登場?
看著三人離去的背影,我想了想,覺得不要多問,回到部門開始寫會議記錄。
午休結束,E 一回來就走到我座位旁邊:「yahan 有空嗎?」
我點點頭,跟著 E 來到小會議室。
「有個案子,想請妳代替 B,擔任 PM 及副手 RD 處理她出包的專案。」
咦,B?出包的專案?
B 比我晚進兩年,是負責電信和金融類的 PM,以前坐我隔壁,後來 PM 和 RD 部門按樓層分開,碰到的專案種類又不同,交集變少,也就不太知道彼此的工作內容。
E 繼續說:「B 第四季時,開始負責『Mission』這個案子,對方客戶公司規模有百人以上,而 B 漏掉客戶給的規格書,導致 M 在不知道規格書的情況下開發。」
我看著 E,又想起早上的事,不自覺瞪大了眼。
「這個案子已經進行六週,雖然 M 的開發並沒有浪費,但距離合約『按照規格書』,還是有一大段距離。更糟糕的是,B 連續十天不回客戶訊息。」
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,我直定定看 E,問:「瞭解,我該做些什麼?」
「我要妳保護主開發的 M — 在不被客戶多位窗口打擾的情況下,補上先前開發缺漏的進度,同時,重新建立客戶信任。」
# 交接換手 hand over,但是 ……
瞭解工作內容後,E 親自帶我下樓,去 PM 部門找 B 交接。
進入 PM 部門,B 看起來焦頭爛額。
E 走上前:「B,Mission 這個案子我會請 yahan 接手,客戶現在對妳不信任,妳正好也休息一下。麻煩妳和 yahan 說明一下專案細節。」
B 似乎有點怕 E,身體不自覺微微瑟縮,小聲回覆:「好。」
E 離開 PM 部門,我拉了把椅子坐在 B 的旁邊:「沒事,Mission 有規格書嗎?」
「有,放在 github 這條 issue 裡。」
我微微皺眉,github issue 是 PM 請 RD 解題管理用的,B 怎麼把規格書放這?
「okok,可以把連結給我嗎?」
B 一個口令一個動作,把連結貼給我。
「客戶用哪種溝通工具呢?他們怎麼開 issue ?」
「他們用 teams,我問問看能不能把妳加進去。」
B 向客戶丟完訊息,接著打開對方用的 Jira 系統:「issue 他們好像叫 ticket,應該是有幾位 QA 負責開,都用英文寫是什麼問題。」
聽到「好像」、「應該」這類的關鍵詞,我直覺不好的預感。
應該是 B 做事比較謹慎,沒有十分肯定的關係吧,沒事。
才這麼安慰自己,一細看 B 登入的 Jira board 頁面,下巴差點掉下來。
瞪著螢幕上一長串像通緝犯一樣,被瘋狂開單的 78 張 ticket,我吞嚥口水,盡力保持冷靜,緩緩轉頭問 B:「這些紅色標籤,是什麼意思?」
# 無法挽回的後悔
被這麼一問,B 沒有回答,也不敢看我。
我指著螢幕另個區塊:「那這些綠色標籤,是什麼意思?」
B 支吾地說:「好像是 feature 類的 ticket……。」
我嘗試提問其他問題:專案現在開發到哪、客戶窗口有哪些、現階段有哪些事情迫切需要處理……。
B 像強忍眼淚,不是不太肯定,要不然就是不說話。
印象中以前 B 剛進公司的時候,明明不是這樣的?她認真負責,雖然大學剛畢業沒多久,但客戶關係管理是她的強項,是什麼讓她變成這樣的?
眼見交接不太順利,我發現 B 放在一旁完全沒動的餐盒,問:「我想去樓下小七買咖啡,妳要不要一起去,順便吃午餐?」
我和 B 買完咖啡,隨意找了附近有綠蔭的地方坐下。
我向 B 柔聲道歉:「對不起,我剛剛急著想瞭解狀況,可能語氣比較不好,但不是針對妳,希望妳別放在心上。」
B 聽到我的道歉,用力搖頭,像是觸動什麼,忍不住開始啜泣。
「yahan,Mission 的事我、我不是故意的,我承認前陣子工作壓力很大,也私底下偷偷找其他工作,接 Mission 這個案子的時候,我錯過一個很好的內推機會,心情比較浮動,可、可是,我真的沒有想到事情會變成這個樣子……。」
我輕拍 B, B 哭得更加上氣不接下氣:「我原本告訴自己這件事是、是自己做錯,不能哭,等、等我想挽回的時候,已經來不及了……,yahan 怎麼辦?我該怎麼辦?」
# 尋找處理方向
安撫完 B,帶著冷掉的咖啡,我回到 RD 部門。
坐在位子上,看著天花板,想著 Mission 案子和 B 的大哭,我大大地嘆了一口氣。
不行,兩個問題放在一起想很難解決,先分開。
Mission 現在的問題是什麼?
我打開 B 傳給我的連結,規格書雖然只有 45 頁,但現在很難釐清專案細節,再加上客戶窗口分成 Tech 窗口、Design 窗口、Project 窗口 3 位,還有目前不知有幾個人的 Quality 窗口,狂開 78 張 ticket,而且數量還在陸續增加中。
客戶人多口雜,每個人意見都不同,什麼是大家共同「在意」的?
而且這個「在意」,似乎還強烈到即使發生 B 的事,仍要繼續執行?
這個案子,前端由我們負責,後端由客戶負責,但我們還負責串接 API。
突然想起, E 說過,這個案子的上線日期不可能更改,是由客戶的客戶決定。
我恍然大悟!他們在意的,應該是這個案子的「進度」。
快速翻完規格書,再查看目前 M 的開發進度,我觀察到雖然有些功能還沒有,但從程式碼來看,codebase 基本架構已經處理好,追上進度是可以做到的。
只要不被多位窗口打擾,只維持必要的溝通管道,技術能力拔尖的 M 就能做到。
但是要重建客戶信任,勢必就要與這群人周旋溝通。
如果是這樣的話……。
右手習慣性抵住下巴,低下頭,我想了想,逐漸有了方向。
# 技術長的請託
想到一個段落時,E 正好從我座位不遠處經過,我站起來找 E。
E 見我找他,我們一起來到 co-founder office。
我刻意跳過剛剛與 B 交接不順利的事情,告訴 E 下步會怎麼做:「我會私底下先分別接觸 A、S、D 三位,向他們請教 Jira board 怎麼看,順便跟他們打個招呼、瞭解他們的想法、建立關係,同時請他們如果有任何事情就找我。」
這麼做目的是為了減少客戶和 M 的接觸機會,只保留單一窗口 — 我與 M 的溝通。
除了技術討論需要讓 M 露面,其他疑難雜症、嬉笑怒罵都由我處理。
E 聽過後點點頭,然後提醒:「yahan,可以。我們早上去對方公司開會時,已經跟對方說,我們有一位新的同仁會加入。記得跟他們接觸時,向他們不經意提到,妳不是一般的 PM,而是 『Technological』PM。」
我猛然抬頭,看著 E 的眼睛,想了想 「Technological」的用意後,謹慎地點點頭。
有了這個 title,就要有對應的行為舉止,不能再像菜鳥天真莽撞。
即使擔心技術能力不夠,也還是要有自信,不能讓人察覺。
與 E 談完,我站起來向 E 點頭,準備回去繼續處理時,E 叫住我:「yahan!」
我回頭,等待著 E 的指示,只見 E 站了起來,對我微微頷首。
「Misson 的事,就麻煩妳了。」這是 E 第一次對我這麼說。
想起 E 以前那麼用心教我,我向 E 再次點頭承諾:「我會努力的。」
闔上 co-founder office 門,閉上眼睛,深呼吸。
再次睜開眼睛,無比清醒的眼神和鬥志環顧四周。
來吧!上工了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