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妳不知道的 Barre 師資
菲菲老師的教室,這幾年坐落在中山長安東路。
整間教室採粉色紫調和木質地板裝潢,前後有大片鏡子環繞,讓學生能清楚看見體態的變化和身體的位置。在這間教室裡,菲菲老師用精緻小班的方式,每年扎實培育出數十位 Barre 合格師資,這些師資級的學生擁有獨立教授 Barre 課程的能力,身體素質優於一般人的她們,得在培訓挑戰短短四天內掌握教學訣竅並通過考核。完全沒有運動經驗的我,Barre 專業訓練也大多在這裡完成。
在這四天培訓裡,相較有運動習慣的上班族每週只上 1–2 堂 60 分鐘的 Barre,專業師資須在 1 天內接受 2 小時以上含有氧的高強度肌力訓練,前三天早上和下午分別有 1 小時的團課,上完團課除了學習 Barre 各項教學重點、動作解析和試教練習外,也必須學會從 Barre 角度出發的舞蹈解剖學、專門的運動行銷課,教導師資如何規劃進修經營被產業看見。
菲菲老師是目前台灣極少數的 Barre 師資培育者之一,培訓最後一天考核日,分為學科及術科,學科測試對 Barre 運動肌群的理解,術科測驗在規定時間內規劃訓練歌單及動作,帶領同期的師資作教學演練。對師資級的學生們來說,取得業內認可的專業證照,或許是多了一份投入健身產業的就業保障,對我來說,也是重新感受「活著」的一種方式。
# 是否接受挑戰?
有次上完課,在教室巧遇斡瑄老師,老師看到我這幾年持續練習及運動進步很多,邀請我參加芭蕾雕塑師資培訓。
「雅涵,我跟妳說,以妳現在 Barre 程度和運動量,能挑戰師資培訓了。接受培訓之後,妳再觀察菲菲老師教課的方式,一定有不同的體會,妳自己也會知道怎麼練習,也更聽得懂老師幫妳調整的是什麼原因、是什麼目的。」
聽斡瑄老師這麼說,我忍不住幻想自己考上 Barre 師資的樣子,可是沒兩下,我就被自己的恐懼感包圍了,害怕沒考上、覺得自己胖、還練得不夠。
聽說菲菲老師的師培學生大多來自舞蹈系,要不然就是現役已經在教課的空中瑜珈或皮拉提斯老師,我一個學生時期體育課都在旁邊躲懶的人,憑什麼去考專業證照?
見我還是有點沒自信,斡瑄老師看向菲菲老師:「菲菲老師,妳說呢?」
「我覺得如果是雅涵的話,可以試試看。」
我非常驚訝,即使是我,也有資格接受挑戰嗎?
「雅涵妳不要有壓力。默默練習這麼久,如果參加,就一定要拿到證照。」
看著菲菲老師和斡瑄老師,我沒有說話,心中升起的感覺卻有點熟悉。
還沒生病之前,好像也曾經有過。
那是一種想繼續進步,就算之後有更辛苦的練習也不怕的想法。
因爲,是喜歡的事情,所以想知道得更多、想學得更加深入。
考不上也沒關係,瞭解那裡不足可以改進,不怕輸,也不怕丟臉。
我知道,我清楚地知道,我想去、我想參加。
就像每次上課菲菲老師教新動作時,哪有第一次嘗試就動作標準的?
「菲菲老師、斡瑄老師,請問關於考試,我可以先做什麼準備?」
# Barre 專業培訓,開始!
四月,Barre 師資培訓第一天,還沒認識彼此,菲菲老師先來個震撼教育。
「下個動作,身體趴在瑜伽墊上,球放在腳背,上半身平板推起來!」
師資培訓不同於團課和一對一,每組動作的組數變多、速度變更快,也停留得更久。
在做這套很吃控制力的動作前,聽著菲菲老師越來越快的拍手節奏聲,我和同期戴著口罩已經用平板撐姿勢快速開合跳,然後像跑步一樣飛速衝刺讓兩腳膝蓋輪流靠近腹部。
耳朵裡似乎還聽得見心臟劇烈的跳動聲,這個動作由於腳背壓在瑜伽小球不能踩地,支撐平板的手需要更用力往下推地板,除了邊穩定晃動邊調勻呼吸外,更要用到背部和腹部核心,才能執行下個難度更高的動作 — — 腳彎滾球。
「腳背壓在球上,腳往前成 90 度,慢慢回去腳伸直,再 8 次。」
維持穩定已不容易,師資同學身體雖然素質條件不錯,這種要明顯做出 90 度直角的滾球動作,全身用到的肌肉仍會不自覺地顫抖。
菲菲老師觀察每個同學調整動作,做完 8 下,叫我們腳伸直維持平板撐姿勢再停留 10 秒。
當菲菲老師讀秒,這 10 秒 3 秒當 1 秒用的留白,簡直就是和意志力搏鬥。
要放棄很容易啊,膝蓋輕輕跪下來就行,沒人會責怪你。
但我偏不,拒絕放棄,一定堅持到最後一秒。
細密的汗水,跟著喘息從額角緩緩滑到下巴,最後像小小雨滴落在瑜珈墊。
「好,休息!喝口水,身體躺在瑜珈墊上,雙球放在腳底板下。」
我一聽皺眉,知道接下來的動作,有一項從來沒成功過。
# 困難單腳橋式
Barre 基本橋式,身體躺著、雙腳平行踩地與骨盆同寬,雙手手心朝下壓好在瑜伽墊上,運用臀部和大腿後側的力量推起,從膝蓋到臀部到肩膀,呈現一道斜斜的直線。
以橋式為原型的動作有很多種變化,雙腳踩瑜伽小球是其中一種。
「手壓好,臀部抬起來,左右需要的可以看鏡子,身體是一個斜線,跟著節奏,臀部可以上下落地,開始!上、下,再 16 下……停在上面!右腳離開球,朝天花板往上伸直!」
這個動作下腳大腿後側非常容易抽筋,首先雙腳踩球的腳趾和腳底都要貼穩小球的圓弧表面,確定手都壓好、腳都踩實踩穩後,把臀部推起,當克服恐懼將單腳抬起來的時後,身體下半部會微幅左右晃動,這時下腳大腿後側就得施力來維持穩定。
下腳大腿後側肌肉,如果疏於練習不熟悉發力方式,就會發生無法維持動作的抽筋導致失敗。
眼角餘光瞥見旁邊的同期已經開始動作,我顧不得好多次練習都直接從球摔下來的恐懼,按照之前在家用瑜伽大球練習的方式,左腳踩穩小球,右腳壓腳背,腳尖朝向天花板用力伸直。
不能停下來,就算怕摔也要嘗試,我按照對這個動作的理解繼續施作。
當我完成動作,看著往天花板伸直的右腳,菲菲老師正在讀秒。
雙腳都在合適位置發力,我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做到了!!!
菲菲老師說:「沒有休息,換腳!換右腳踩球,左腳往天花板伸直!」
我把右腳放回球上,再次又微微吃力地抬起左腳,發現旁邊幾位同期似乎已經因為踩球的大腿後側過度施力,躺在瑜伽墊上用手按揉、敲打伸展抽筋的大腿後側。
這是真的嗎?我克服這個動作了?
# 跟自己比的 Barre
第一堂團課結束,大家氣喘吁吁,菲菲老師讓我們自我介紹認識彼此。
與我同期的有舞蹈系本科班學生、空中瑜伽老師、表演藝術老師,甚至是已經出社會的上班族、公務員、家庭主婦,她們都有長期跳舞或運動經驗,希望透過這次的培訓,來認識 Barre 這項相對年輕的運動。
輪到我時,雖然已經出社會幾年,對於這樣的環節,還是感到有些不自在:「我叫雅涵,職業是軟體工程師。想跨領域持續精進,所以來參加培訓。」
生硬說完,內心吐吐舌,這個理由,想必也只有陌生不太認識的人才會被說服。
除了我之外,還有一位是從未接觸過 Barre 運動的同學,L。
自我介紹結束,菲菲老師翻開培訓課本,開始講解 Barre 芭蕾雕塑的基本概論。
Barre 這項運動起於 20 世紀初的英國,創始者 Lotte Berk 是一名德國芭蕾舞者,在練習舞蹈時導致脊椎的下背部及骨盆受傷,在醫生建議下,她開始思考復健的方式。
因此 Barre 的動作其實有許多注意避免受傷的細節,例如菲菲老師會提醒:現在的膝蓋腳尖是該平行,還是該對齊兩側?平板姿勢時,腹部核心是否沒力導致腰部凹陷?
又或者,下肢做 passe 或 attitude 時,骨盆能否保持平行,沒有一高一低?
換句話說, Barre 這項運動的目的,從來都不是想把人操掛累死,除了按照現在身體能承受的增加適合的強度,來獲得進步的鍛鍊效果外,更想提高的其實是對身體的控制力。
身體能承受的強度每個人不同,因此不要跟別人比,要跟自己比。
為了避免受傷但要獲得鍛鍊的運動目的,也很明顯地體現在 Barre 的課程安排。
例如,每一堂課一定要安排經歷開頭的暖身和結束的伸展。暖身可以告訴身體即將開始訓練,預測身體的能活動範圍,至於伸展則是幫助舒緩緊繃的肌肉,來提升肌肉的柔韌性。
當身體獲得控制主導權,無論胖瘦,端莊緊實的體態,都會讓人打從心底生出自信。
# Barre 師資鐵律
瞭解 Barre 芭蕾雕塑基本概論,下堂是教練的基本素養課。
菲菲老師問:「假設今天晚上七點有課,大家預期幾點到教室?」
同期的紛紛舉手發言,有的說提早 10 分鐘、有的說提早 20 到 30 分鐘……。
「大家都回答得很好,要切記的就是教課絕對不能遲到。現在換位思考,假設今天你是來上課的學生,遇到一位不熟悉音響設備操作、耽誤上課 15 分鐘的老師,會怎麼想?」
這時大家陷入遲疑,菲菲老師問:「A,妳會怎麼看待這名老師?」
A 是一名即將畢業的舞蹈系大四學生,標準的仙女,人美心善、聲音也超級好聽,她有點困擾地說:「嗯……,我會想老師是不是需要幫忙,她看起來一定很無助。」
菲菲老師繼續問:「B,那妳怎麼看呢?」
B 有著一頭微捲的俏麗短髮,充滿 OL 人際點數的清新感,她說:「我覺得老師耽誤上課,雖然不是她的錯,是音響設備問題,但是如果可以,我會希望補這 15 分鐘的時間。」
菲菲老師直接點名:「雅涵,妳怎麼看?」
頭皮頓時發麻,知道從頭到尾沒發言,菲菲老師一定會叫我。
這時,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穿全黑運動服的我身上。
唉,該怎麼回答?
(下回待續)